文匯圖片1

文匯報專訪: 5G智能防疫機械人 協助人手測體溫

坊間的固定式紅外線體溫探測裝置,基本上倚重人手,以肉眼去判斷,容易有人為錯誤或走漏眼的情況。有見及此,潘嘉陽教授與麥騫譽教授帶領團隊 研創出5G智能防疫機械人PEP3000,讓機械人完成體溫監測、即時通報、發放防疫資訊等工作。

09-03-2020

■潘嘉陽教授(右三)與麥騫譽教授(右二)共同研發防疫機械人

由於疫情惡化,坊間的固定式紅外線體溫探測裝置,基本上倚重人手,以肉眼去判斷,意思是當體溫探測儀發現有體溫異常者的時候,要通過後台監察人員看着電腦屏幕進行研判,追蹤或者拍照,容易有人為錯誤或走漏眼的情況。同時,當建築物出入口較多或當人流較多的時候,就會需要消耗更多人手,對人力資源造成壓力。

加上,大部分體溫監測都部署在建築物的門口,缺乏靈活性,未能在關鍵時刻同地點認出目標人物,進行精準監察,容易有漏網之魚。人們入閘後可能會逗留數小時(醫院、候機樓)甚至數天(郵輪),之後才出現徵狀(體溫異常),卻因為不知道而如常聚集活動,造成互相感染和社區爆發。

有見及此,潘嘉陽教授與麥騫譽教授帶領團隊十多位同事包括6位教授和博士,早前不眠不休用了15天時間合共3,000個小時密集式開發,研創出5G智能防疫機械人,取名PEP3000,目的是「靈活佈防,保護前線人員,紓緩前線人員工作壓力。」

潘教授指出,這利用科技把「必須做而又容易產生感染及需要人手的工作」,讓人工智能機械人完成體溫監測、即時通報、發放防疫資訊,以及急需的時候協助追蹤,如必要時可以尋找到發燒的病人,協助找到和提醒與他有緊密接觸的人士 ,方便局部巡航監測,完成防疫大局。

現在,政府的機電工程署、懲教署及一些醫療中心正使用這部防疫機械人,不過他們也希望更多地方如醫院、入境或轉機大堂、政府機構、社福機構、酒店、綜合樓、購物中心、郵輪、大學校園或主題公園等,在大門閘口及入閘後,人多聚集的地方,在不同時間、不同地點有不同人物聚集,可以安排機械人在關鍵地點找到目標人物。如想獲更多這機械人的資訊,大家可參考路邦網站 www.roborn.com 。

原文來源:文匯報

Scroll Up